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资讯

多元化评价看实效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7-07-17

首席记者 谭嘉 本报记者 王潇雨
加快建立符合医药卫生行业特点的科技评价体系,必须改变简单化、量化的评价方法。专家提出,未来多种评价手段互为补充、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将成为主流。
还科研以本来面目
“要想解决临床科研的矛盾,先要自上而下去除科研中的功利思想,还科研以本来面目,即人类对于未知的探索。”南京医科大学病理学系主任苏东明教授说,去除科研中的功利思想,从科研管理体制到科研人员本身都要做出根本性的改变。尤其要建立全面的学术监督和监察制度,不能在临床医生能力评估中仅以科研论英雄,更不能用科研能力的高低挑动不正当的竞争。
“作者自身应珍惜科研声誉,单位、同事甚至是杂志的编辑也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帮助支持作者避免出现科研诚信问题。”《柳叶刀》亚洲区执行主编、出版伦理委员会中国地区理事王辉说,正确教育激励评价科研工作者,维护积极向上的科研生态,是研究机构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
大型教学医院作为学术高地,很大程度上承担着攻克疑难重症、引领学科发展的重任,如果医生不具备科研能力,那就无法实现以临床为主的核心能力创新。如何兼顾临床与科研,国内外医生面临同样挑战。前不久,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匹兹堡大学外科系主任蒂莫西·比利尔博士到南京医科大学访问时提到,美国有不少医生曾经接受过很好的基础研究训练,但走上临床岗位后真正从事研究工作的比例却非常低。一方面是因为临床工作过于繁忙;另一方面由于身处临床,他们很难接触到基础研究资源。他建议,医生最好以平时容易接触到的研究对象——病人为中心,开展科研工作。
“我国人口众多,大型医院拥有丰富的临床科研资源,只要秉承严谨学风,踏实工作,可以预见今后会做出更多令人瞩目的临床科研成果。”苏东明说。
注重引用 突出转化
“评判一篇论文科学价值的最好方法是同行客观评价。因此,较好的做法是采用论文被他人引用的总次数或每年被引用的次数来评价该篇论文的价值和被关注程度。”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党委书记颜华教授说,科研成果只要具有独创或原创性,就会被全世界广泛应用或引用。
他还直言:“我国每年投入科研的经费不算少,但大多数研究发几篇SCI文章或拿个奖就结束了。而科技评价体系最核心的部分,应该看科研成果最终转化为生产力的程度。”
科技评价要看论文发表数量,更要关注文章引用情况。这方面,国外有经验可以借鉴。如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职称晋升时,对论文数量要求为7篇,但必须在本专业居于领先,同时还要考察论文的引用率和成果转化率等。
“科学研究必须向作为纳税人的公众证明,其投入是物有所值的,社会经济效应才是科研价值的核心所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张树良说。
评价指标和手段日趋多元
张树良说:“在全球范围内,各国也都在积极探索进一步完善科研评价体系,科技评价机制及指标体系构建将更加体现出系统化、动态性的特点。目前,以英国、澳大利亚、欧盟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向以社会经济价值为导向、不同评估手段相结合、评价指标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英国伦敦城市大学的格兰特·刘易森认为,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研究过程,基于SCI的研究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据了解,2014年,英国全面推行新的国家科技评价体系“研究卓越性评估体系”,首次引入“研究效应”指标,用来衡量科学研究对学术之外的经济、社会、文化、公共政策等产生的影响,并将权重设定为20%的较高水平。
澳大利亚自2010年起启用新的国家科研评估体系“研究卓越性评估”,将同行评审和文献计量指标有机结合。社会科学及纯理论领域的66个学科采用同行评审机制,自然科学领域的91个学科采用科学计量评价。
另外,欧盟探索将网络指标纳入科研评价体系。如引入学术搜索引擎数据、网络引文、社交媒体数据的补充计量指标、在线学术成果被使用情况、学术博客被引用情况、科研成果所获得的网络评论情况和学术讲座视频在网站的浏览量及评论数等。

短评
改善科研环境应瞄准医生需求
前不久,施普林格107篇论文撤稿事件引起医界地震。唾弃学术不端行为的同时,改善医学科研环境,调动广大临床医生投身科研的积极性,是医学科研管理工作的重心,也是医学科研成败的关键。
近些年来,国家用于科研的经费逐年增加,但产出成果质量不高。大量的管理成本消耗、科研资源分配不公、对福利的争抢,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有人自嘲是科研民工,有人抱怨派系林立且论资排辈,有人吐槽每天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处理人情世故,甚至有人认为科研没有带来待遇也没有带来应有的尊重。临床业务繁重对医生时间、精力的分割,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医生的创新激情和动力。
医学技术进步需要依靠医生创造性的劳动,做科研是医生职责之一。目前,需要改革的不仅仅是临床医生的晋升考核制度,更要对医生的科研需求综合分析,不断改善管理方法和医学科研环境,为科研种子的萌发提供适宜的土壤。比如,为科研人员创造公平的科研环境,不让青年科研人员有科研资源压力;简化手续流程,不让科研人员花费大把时间精力用于填表、报账、具体会务;加强医院内各学科实验室的协同创新,构建院内科研交流平台;加快医院间数据共享,打破数据孤岛,改善信息交流渠道等。
科研造假,对人类认知和社会诚信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创造公平、诚信、宽容的科研环境,公平竞争,只重实绩,才能吸引更多的医生主动、踏实地投身科研,推动医学科技发展,为民众健康带来更多福祉。

 

枣庄市医院协会 版权所有
电话 :0632-3691703 地址:枣庄市薛城区民生路659号嘉汇大厦七楼 邮箱:1003507467@qq.com
技术支持:枣庄市英特信息网络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