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资讯

“健康之桥”联通欧亚大陆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7-06-26
□首席记者 谭嘉
今年是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合作”机制建立5周年。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论坛期间,“16+1”合作机制相关国家代表就卫生政策、公共卫生合作、医院合作、传统中医药和健康产业五大主题,分享交流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理念、实践、产品产业等方面的发展优势与经验教训,推动各国有关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为未来的全方位合作找准切入点,进一步将中国—中东欧国家医药卫生合作基石夯实打牢。通过两天的深入讨论,各国入会代表普遍认为,共建共享是促进健康的基本路径,改革创新是促进健康的重要动力,加强卫生系统建设是促进健康的工作重点。
 
卫生政策国际交流迎来新机遇
“开展卫生合作,政策沟通是第一步。”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洪伟说,今年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论坛第二次设立卫生政策分论坛,释放出加强政策沟通的强烈信号,借助此次论坛期间正式成立的卫生政策研究合作网络,还将开展不同国别卫生政策比较研究,以期使各方了解差异,找到合作共同点。
“我们非常关注卫生政策研究合作,将搜集数据、调集资源来全力支持。”立陶宛卫生部卫生保健资源和创新管理部主任尤思蒂娜·亚努谢维切内告诉记者,通过此次论坛了解到中国正在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健康战略布局上准备充分,突出创新,“希望加强与中国在卫生技术评估等重点领域的合作”。
“开展卫生政策研究合作不仅对增进中东欧各国与中国的卫生合作具有积极意义,也为欧盟成员国与中国提供了合作方式的新探索,是联通中欧卫生政策的关键。”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特派代表海艾克·尼科戈相博士对卫生政策研究合作十分看好。他认为,卫生技术评估、卫生信息化、慢病防控策略等,可作为各方开展卫生政策研究合作的重点领域,互学互鉴。
在交流中,如何加强政策引导,吸引医疗人才向农村等基层流动,实现医疗服务公平可及也是大家热议话题之一。匈牙利罗兰大学卫生政策和卫生经济系主任沃科·佐尔坦博士说,匈牙利已做出很多努力来弥补卫生资源不足的鸿沟,但在激励机制方面仍有不足,如果能互相学习,将受益匪浅。
尤思蒂娜·亚努谢维切内说,可以利用IT手段开展远程医疗,解决人才不足和流失。同时,需要提高人员工资以便从长期解决这一问题。她说,吸引年轻人到农村地区工作,立陶宛的做法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为其提供更高工资、家属福利、举办幼儿园等。
 
携手应对全球公卫挑战
匈牙利的疫苗接种覆盖率超过99%,很多国家到匈牙利学习取经。“非常高兴可以分享我们的成功经验。” 匈牙利人力资源部医院卫生与传染病控制司司长毕特瑞斯·奥罗思兹博士在此次论坛公共卫生分论坛上说,匈牙利的疫苗质量高,疫苗接种服务周到,工作人员会反复联系需接种的儿童家长,建立信任关系,因而公众接受度特别高。匈牙利有13种法律规定必须接种的疫苗,得益于健全的疫苗接种体系,疫苗可预防性疾病几乎杜绝,偶尔发生的也是输入性病例。
“了解对方成功经验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合作方式,何乐而不为?”毕特瑞斯·奥罗思兹博士说,中国在公卫领域的迅猛发展令人惊讶,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上比较成功,中国疾控中心在公卫领域有很好的能力,我们希望跟中国疾控中心一起合作。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虽地处不同地区,疾病负担有所不同,但共同面临着老龄化、慢性病以及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等威胁。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希望与中东欧国家相互学习和共享各自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最佳实践和成功经验,在公共卫生领域合作上加强优势互补。”公共卫生分论坛中方主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晓峰说,此次论坛期间正式开始运作的中国—中东欧公共卫生合作网络已有9个国家级公共卫生机构应邀加入,平台将发挥国家级公共卫生机构在发现和解决本国公共卫生问题,以及推动协调全球公共卫生合作的技术引领作用。
 
中医药教育走出国门
一口流利的汉语,娴熟地扎针走罐,匈牙利小伙巴拉士现在是匈牙利塞梅尔维斯大学健康学院中医汉语课授课老师,课余时间也在中医诊所出诊,已小有名气。他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匈牙利塞梅尔维斯大学联合办学的首届毕业生之一。
“在我校健康学院设立中医学专业是学校的战略性决定。”作为此次部长论坛的开场活动,塞梅尔维斯大学校长阿格斯顿·赛尔在18日于该校举行的中医药教育系列活动上介绍说,在前期联合办学基础上,该校还将启动更多的培训研究项目和师生互访交流,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教育合作的成果。
中匈加强中医药教育合作,有利于匈牙利民众享受到更加高水平的中医药服务。匈牙利人力资源部国务秘书本采·雷特瓦里表示,加强中匈中医药合作是匈牙利国家战略之一,匈牙利将重点支持塞梅尔维斯大学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教育合作。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孙忠人介绍,2010年3月,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在塞梅尔维斯大学健康学院开设5年制中医学课程,课程采取“4+1”模式,即前4年教学在塞梅尔维斯大学健康学院开展,第5年的临床实习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完成。该联合办学项目首批2名匈牙利籍毕业生于2016年顺利完成学业,今年预计有3名匈籍学生毕业。
据了解,在中东欧各国,传统中医药合作已全面铺开,目前匈牙利已对中医职业资格立法并制定细则;捷克已在本国开设中医中心,并正积极推动将中医药纳入国民医保范围;黑山、马其顿等国正积极与中方开展中医药交流与合作,深入普及中医药相关服务和产品,中医药已经成为中国与各国共同维护全球卫生安全、增进人类福祉的重要载体。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说,中医药面临广泛的合作需求和前景,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国际合作,还需要加强信息交流,消除技术性的政策壁垒,建立更多的政府间中医药合作机制。
 
临床专科合作落到实处
匈牙利神经研究所是匈牙利最重要的神经内外科研究所,同时也是当地唯一有神经介入科的医院、东欧地区第三大神经科医院。“我们非常赞同跟中国合作。”提起与中国医疗机构的合作,匈牙利神经研究所左尔坦·纳吉教授显得兴致勃勃。
他说,该院于2016年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医院合作联盟,已有3位中国的神经内科医生到匈牙利交流访问。医院希望在老年痴呆和介入治疗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方面,能与中国医院有进一步合作,开展更大样本的研究,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法。
作为此次论坛产出的成果之一,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克林尼克斯医院与中国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今年8月,我们就要派出一名医生到新疆去。”克林尼克斯医院负责人说,非常期待双方在神经科等领域开展临床实践、人员交流培训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医疗机构间的合作是医疗卫生合作优先确定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国—中东欧国家医院合作联盟中方主席、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说,中国—中东欧国家医院合作联盟成立一年多来不断发展壮大,成员单位已由最初的51家扩大到94家。在今年4月举行的联盟首次全体成员大会确定,将重点打造心脏、神经、肿瘤、儿科、中医和医院管理等专科合作发展平台建设。此次论坛期间正式启用的联盟中英文网站将为成员间相互了解和沟通提供便利。
“中东—中东欧国家医院合作联盟已经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卫生人文交流与合作的成功典范。”赵玉沛说,希望未来有更多医疗机构,尤其是中东欧国家医疗机构加入联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提高合作水平和成果产出;建立专科研究和培训基地,举办学术活动,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开展人员交流培训,将临床专科合作落到实处。
 
发掘产业合作大好机会
双手握住一个名片大小的黑色卡片,1分钟后便可通过手机App查看心电图,借助演算法评估心房颤动和心脏骤停风险;可以自行控制床垫转向、坐起、平卧的康复床,大大减少了护理人员工作量……在与此次论坛同期举办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健康产业展上,数十家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企业现场展示的各种创新健康产品,让人眼前一亮。
中方参展企业美时医疗董事长马启元介绍,公司此次参展带来了性价比更加优化的移动医学影像检查设备,以及智能化数字X线两项创新产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估算,由于缺乏资金和专业人员,全球50%的人口没有获得医学影像服务。中东欧国家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市场空间还很大,中国企业应“抱团出口”,联合进军全球市场。
中东欧国家企业也对与中国合作热情满满。匈牙利MEDICOR公司是一家新生儿医疗设备制造商,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中国是公司的重要市场,尤其是中国现在实施了二孩政策,将来对新生儿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更大,公司有计划到中国开展合作投资办厂。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过去5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边医药贸易总额已足足翻了一番。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健康产业合作潜力巨大,需要共同挖掘、共同设计。”国家卫生计生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纪委书记周简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健康产业间深度合作,可以加速健康产业的国际化步伐。中国和中东欧国家还需携手打通限制自由贸易的壁垒,广泛开展联合性的科研、生产、投资,推动注册标准多方互认、开放市场准入条件等,共同创造健康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
枣庄市医院协会 版权所有
电话 :0632-3691703 地址:枣庄市薛城区民生路659号嘉汇大厦七楼 邮箱:1003507467@qq.com
技术支持:枣庄市英特信息网络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