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资讯

冠以“最美”还应给予关怀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7-06-15
□乔宁
这几天,又有一位累倒医生被“最美”了。这位40岁、怀孕5个半月的妇产科医生累倒在手术台上,清醒之后又给病人做了3台手术。当事医生说“真的不算什么,大家都是这样的”。不少网友留言“为医生的医德和敬业精神点赞”。
这些年,类似新闻一直不鲜见。报道中,有的医生一边挂着吊瓶,一边给患者开处方;有的医生做完一天的手术,瘫坐在墙根儿喝葡萄糖;有的医生为病人忙前忙后,却赶不及回家送弥留的母亲最后一程;有的年轻医生甚至猝死在工作岗位上……“最美医生”“白衣天使”“医者仁心”,对于这些“医界英雄”,媒体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公众也纷纷表达感动之情。
医生忘我工作,为患者尽心尽力自然值得肯定,但对于累倒甚至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故事,却不应该过分宣扬。承担着为患者治疗病痛、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职责的医生,如果自己都不爱惜身体,如何说服患者劳逸结合、健康生活?超强工作负荷之下,谁敢保证不出现医疗事故和其他意外?这种过度宣传所透露的价值导向,即为了工作可以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不顾念家人的需求,其实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医护工作人员的道德绑架。
当然,医护人员带病上岗,甚至怀孕都要连做手术,很多情况下也实属无奈。在医疗资源紧缺且分布不平衡的现实情况下,不论医院管理者还是工作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面对加班加点似乎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曾对全国136家医院展开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0.8%的医护人员感到工作负荷过重,仅33.6%的医护人员认为自己睡眠充足,身体状况良好的医护人员仅占46.7%。
既然暂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优质医疗资源紧缺、有序就诊秩序尚未建立的问题,不如先从细微之处着手,竭尽所能给予医护人员实实在在的关怀,而非冠之以“最美”了事,甚至是给予其他医护人员道德压力。
一方面,作为医院管理者,应该为医护人员多想办法,帮助大家解忧。比如,尝试通过实施更为精细的医院管理、更为科学的排班制度,最大限度地缓解人力短缺问题;采取医联体内双向转诊、医院集团内部流转等手段,减少患者集聚现象;在生活中多给医护人员一些照顾。另一方面,作为舆论导向引领者的媒体,更该冷静想一想,什么样的报道,才更有助于让医疗生态和医患关系走上正轨。

枣庄市医院协会 版权所有
电话 :0632-3691703 地址:枣庄市薛城区民生路659号嘉汇大厦七楼 邮箱:1003507467@qq.com
技术支持:枣庄市英特信息网络有限公司